close
| |
(我又要多話了 ) 每個人都有過失敗的經驗……… 面臨挫敗,我們第一個反應都會問「為什麼」! 一方面是有一種錯愕與懊惱;一方面也是希望可以得到啟示跟教訓。 沒錯,「成功是需要努力;但努力不一定會成功」。這就好比我們學過的 「充要條件VS必要條件」這概念一樣,其實大家都懂。失敗的風險是就算你表現得在完美都不可能達到「零」的。就是會有「奇特吸引子」產生的或然率在。 不要懊惱,有時候並不是你不夠好。這種「觀察法」的考試形式,本來就會有流於「主觀」的缺點。我就有遇過那種我真的認為他比我優秀,缺依然還在赴考的人,我就知道自己準備得並不夠好。撇開「機運」這種東西詭異的部分不談,難道一個人失敗,真的還不知道自己弱在哪裡嗎?還需要別人講嗎?說實在的,別人也只是看到你的表現,真正知道原因出在那,只有自己知道,只是自己不願、不敢或不想面對。 仔細回想自己5年前失戀時,我也認為我到底哪裡做不好?大家都說我很好阿,好久我都找不到答案,如今回憶起來,就會發覺還是有許多地方處理的不好,這些不好的部分別人也頗難知道為什麼造成的,只有你自己最清楚吧。為什麼現在我就看得到當時的缺點?因為我已經用「旁觀者」的眼光去看當時的自己,而你是不是還在用「受害人」的眼光在看自己呢? 我想引用史考特所寫的《等待重生》這本書提到: 世俗心理狀態的人會認為他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。 因此當它無法滿足於以自我為中心的慾望時,就容易感到心靈的空虛與個人的渺小認為生命毫無意義而痛苦一生。 「『超凡』心理狀態的人,他不會有失落、空虛、渺小的感覺與痛苦, 因為他以其他人、事物和宇宙萬物主宰為生活中心,使他的生命充實而有意義。」 我想這不是唱高調,我相信有很多人可以做得到,即將成為教師的我們,就算做得不夠好,是不是也該以此為教育理念,把標準訂高一點,讓愛傳出去,畢竟我們的志業就是在「成就他人的同時,也成就自己存在的價值」。縱然是資深教師,有時候也會對教育失去原本的那份熱情,但是千萬不要去否定這份期許與熱情存在的可能性與必要性,否則你真的不適合當老師吧! 記得,考試時一定要積極展現出你熱切從事教育的渴望,說不定你就是沒有展現出你熱切的希望投入教育界,所以才落榜,也不是因為你實力不好,不過懂得適時「演戲」,應該也算成為一位「有效能教師」的條件吧,不是嗎? 我也做得不好,所以我也是又重來一年,大家共勉啦 |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